美丽中国行 hi,最近想去哪

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
站内搜索:

纯净帕米尔


帕米尔高原,我去过好几次。第一次只走到盖孜峡谷边防检查站,我们没有办理边防证而遗憾折回,算是与塔县擦肩而过。

塔县是帕米尔的“根据地”,这里是中国边境最后一个县城。说是一个县城,还不如内地一个乡镇繁华。迷你版“小镇”非常宁静,天高云淡。这里居住着中国绝大部分塔吉克族。90公里外就是印度、巴基斯坦,阿富汗的地界了。







每一个人到塔县都需要办理边防证。通俗的讲,就是一个通行证。边防办证处设立在喀什市郊,规定新疆本地人要到户口所在地的边防局办理边防证,这里只给疆外人办理。边防局一个开着墙洞的窗口(现在应该变了),拿出身份证,核对是否本人,询问达到塔县的目的,交十元押金,开具一张通行证。据说新疆本地人不收押金,故要求在当地办理。办理需本人,退十元押金也需本人,加之交通不便,退押金者寥寥无几。假设,边防站设置在去帕米尔的路旁,这笔不小的押金数目还存在吗?

我们一行人有乌鲁木齐户口,有疆外人户口。显然,内地人到了喀什想去帕米尔可以轻松获得通行证,乌鲁木齐人只有望而止步了。除非知道规定,提前办好通行证。否则新疆人在喀什出差,临时想去帕米尔就可能实现。我们几位就因为“硬性”规定,卡在了帕米尔检查站。听说,这里经常有人吃闭门羹,被迫回到150公里外的喀什开具通行证。我认为既然更好的服务边境,做好边境安全工作,审查非常有必要,但办理不可以设限。这无论对塔县旅游经商,服务建设都有一定影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二次提前在乌鲁木齐与喀什办理边防证,顺利到达神秘帕米尔这片土地。我对这里印象,除了荒凉,就是冰雪。整个高原几乎不长什么植被,大山之上,寸草不生。山间河谷有一片草场。一滩河谷,就是塔吉克人生存与希望。这恶劣的生态环境,无法想象坚强的塔吉克族是怎么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在这里繁衍生息。与内地青山绿水,田园风光来对比,这里简直就是“无人区”。

沿云端的路前行,我们的车停在了一个“土堆”旁,看见石碑模糊的字迹-丝绸之路古驿站。说是古驿站,留下的也就是一个方形底,圆形穹顶的土石建筑“蒙古包”,除此外再无遗留建筑。这条雪水边的平地,曾经驼铃声声,一片繁荣景象,残垣断壁的土丘再也无法述说昨日的辉煌。或许,这茫茫高原,只是赶路人匆匆而过,哪是人们长居之地呢?

不远处,一群高山牦牛中有些咖啡色的羊群。一位老者,朝这边慢慢走来,我放慢了脚步,有意等他。

“嗨,你好吗?”我主动向老人打招呼。

“好的呢!”大叔微笑的回答道。微笑间,露出两颗金黄色大假牙,黝黑色的脸,论肤色,不亚于非洲人,可见帕米尔高原的紫外线是多么强烈。

“大叔,你是柯尔克孜族,还是塔吉克族?”我问道。

“我塔吉克族,柯尔克孜族的不是。”他用倒装语答道。

说话间,他习惯的掏出新疆土烟丝用旧报纸卷着烟卷。我近距离打量着他,眼窝深陷,浓浓的眉毛,高高的鼻梁,除了肤色,就是一典型欧罗巴白种人特征。由于长时间生活在高山上,空气稀薄,进化成一对大大的鼻孔。大山,改变着他们的肤色,也改变着他们对环境的适应。

我去的这几天,正好有个别维吾尔人在乌鲁木齐搞破坏。我问道:“这山里有没有维吾尔族恐怖分子?”

“维吾尔,我们跟他们不染,他们不行,今天这里整一下,明天那里整一下。我们国家好,党好,好好的过日子嘛,乱搞什么嘛。”老人比划着说道。

我有些诧异,居住在大山里的他,居然也知道这次恐怖事件。在我的思维里只有网络、手机、报纸、电视才是新闻传播的途径,全然忘记了还有收音机这回事。再想想他说的最末一句话,是不是把我们当成了微服私访的干部了?夸夸这个国家,这个党,就这觉悟,我有些自叹不如。哎!管他是人民干部,还是干部接待专业户,或者他们只接受了收音机里惟一的信息,想法如高原的云,洁白而干净。在高原遇见一位讲汉话者,已经让我们兴奋不已。我继续问道:

“你们看见过恐怖分子吗?”

“有的。去年,我们放羊,看见有两个不像本地人,骑马通知边防站,最后抓住了,说是恐怖分子嘛。”老者的说法,最后我们在边防站得到了证实。茫茫的帕米尔,光凭边防战士固守边疆,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要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。说到守卫边疆,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“国门卫士”。

一阵聊天,我们并不陌生,也许是这个民族热情好客的原因吧。在临别时,我们拍了一张合影,记录着这位高原守护者。

塔吉克族,在我印象里,他们是逃避蒙古人的追杀,被迫躲进大山,不仅保住了生命,也延续了民族气节。别看这里如此贫瘠,却没有一个乞讨者。据当地人讲,在塔吉克人的字典里,没有下跪与乞讨。他们坚信,凭自己双手,一定能从高原的石粒中种出粮食,还能让雪水边开满杏花。今天的帕米尔,塔吉克人做到了!但目前这样生存状况,正如内地 80 年代的温饱时期,离小康还有很长一段路。

去年,一条到大同乡的公路贯通,汽车开进深山,才真正让躲进山里几个世纪的塔吉克人们看见了外面的世界。帕米尔对于塔吉克来说,真正困扰他们的是河谷植被少,冬季长,牛羊生存困难。适合种植农作物土地少,生活补给路途遥远。高原的冬天,气温骤降,克服寒冬是塔吉克人最为头疼的事情,这里没有天然气,更没有煤炭,就连取暖最基本的柴火都没有。塔吉克人的智慧是无穷的,他们用石头与泥土堆砌低矮的石头房,空间狭小,有利于保暖且不消耗更多的燃料。没有柴火,夏天收集牛粪,晒干就变成了燃料。牛粪饼成为一缕高原文化,延续到现在。说是牛粪,也不准确,它是牛粪、马粪、羊粪、驼粪和在一起,掺入少许黏土,加水调和成粪泥,用手拍打成一个个约一寸厚的饼子,贴在阳光多的空墙或地面,晒干后揭下,像码砖块似的垒在房门前。牛粪饼可以看出这家人贫穷与富裕、懒惰与勤劳。塔吉克人有句谚语“你家富不富,看你家门口粪饼多少就知道。”在整个帕米尔,牛粪饼成了一种必须品,做饭烧奶茶,烙饼取暖都离不开它。牛粪饼关乎塔吉克人生死与冷暖。

“帕米尔”是塔吉克语“世界屋脊”的意思。这条云端的路古称葱岭,是一条连接中国西部与巴基斯坦的公路,穿越喀喇昆仑山脉、马拉雅山脉西端,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。这条经过十余年的修建,到1979年正式宣告建成,在巴基斯坦靠近中国边境的小城吉尔吉特建有中国烈士陵园,那里埋葬着80名修路中国工程人员的遗体。这条历经艰辛建成的公路一直作为国防公路使用,直到198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。沿途景色迷人,可看到海拔7719米终年积雪的公格尔峰,还有最富盛名的慕士塔格峰(7546米)。公路旁边就是喀拉库里湖,湖水中倒映着洁白的慕士塔格,漂亮极了。

我几次经过这里,都没有拍出喀湖的美。高原的天,风云突变,一会儿卷起沙尘,一会儿乌云密布。拍湖,一定要风平浪静,否则,再好的景色也无法留下它最美的瞬间。当然,我们选择的时间也不准确。5月,湖面冰雪都未化完,春风更是刮个不停。

我认为帕米尔最美的季节应该是7月底,山峰上终年积雪映在湖水中,湖边山花烂漫,牛羊成群,一副美丽的高原画卷。这里的云,洁白无瑕,一朵一朵从头顶飘过,这里的天,碧蓝碧蓝,干净得一尘不染......看见这些,才算走了一趟帕米尔。喀拉库里湖是帕米尔最美丽的湖泊之一,就在喀什去塔县的公路旁,属高山湖泊。旁边的公格尔峰,慕士塔格两座七千米的山峰,也是很多登山爱好者向往的地方。慕士塔格也称“冰山之父”,关于它的来历,我也听到一段野史。

当年探险家斯文赫定到喀什葛尔考察,请了一位柯尔克孜族向导,一同到帕米尔探险。斯文赫定看见前面高大的雪山就问柯尔克孜族向导这是什么山?向导答:“慕士塔格,阿达”。慕士是柯尔克孜语冰的意思,塔格是山,阿达是父亲的意思。斯文赫定随即在笔记本上写着“冰山的父亲”。

这位向导为什么回答慕士塔格后,还要加上“阿达”?这源于礼貌。

少数民族同胞回答完问题后加上“阿达”表示尊称,跟我们汉语里的“您”差不多。可当时斯文赫定并不知道这是礼节,就歪打正着的连起来翻译成“冰山之父”。这样一个文化差异的巧合,才有了慕士塔格另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。或许“世界屋脊”本该有“冰山之父”才显完美。

大自然真是神奇,在碧水清透的喀拉库里湖旁,还有一个同样有名的白沙湖。白沙湖学名叫喀克拉克湖,这是一个山间湖泊,旁边一大片沙山,大风吹来,湖面上一层薄薄的沙子,犹如沙湖。第一眼看到白沙湖时,感到它的莫测和神秘。很多的山水美景,多是绿色环绕或山体环抱,而白沙湖的湖水却淡淡地,一片沙色,柔软地靠在山脚下,构成一幅精美的图画。

站在湖边,一种巨大的不真实感涌上心头,不知画在我心里,还是我在画其中。听说,日本人对此地白沙情有独衷,提出买沙并帮着修路的要求。政府没答应。这白沙成份中究竟蕴含着什么秘密?为什么引起他们如此的兴趣?我们不得而知了。

我们一行住进县宾馆,这里有70年代修建的古董房,院内有小树林,很宁静,但房间设施却不敢恭维。凑合着住吧,毕竟体验是旅游的部分。

一阵休息,恢复体力。到街上逛逛,店铺林立,三五结队的塔吉克人妇女,带着平顶圆帽,裹着丝巾,穿着花花绿绿的裙子。男人们,也许骨子里保留了欧洲浪漫文化,穿着材质一般的西服,装点着这座城市。他们很友善,她们爱微笑,他们没有把我们当成异族。当我们举起相机拍着天空的云,她们都会投来真诚的微笑。你只需用肢体语言示意,我们合个影吧,他们会靠近看着镜头,从表情中看得出有一些腼腆,他们还会点头示意离开,眼睛里带着一丝丝羡慕的神情。我们坐在台阶上感受着高原的风,陶醉在塔吉克微笑下,等着夕阳穿过这条街道。

一座城市的人,看他们是否友善,只有从脸上朴实的微笑上体现,这里让人感到温馨与舒心。看看我们大城市,地铁、公交车上,一个个紧绷的脸上,都是生活的压力所致吗?正如有人调侃“这是一个没有微笑的世界!”防范与戒备在作祟。等到有一天,我们也像欧洲血统的塔吉克人一样用微笑欢迎着四面八方的人,这座城市就活力无限了。

夕阳西下,是观看石头城最好时候。宾馆离石头城很近,步行几分钟就到。红霞照在残垣断壁上,仿佛看见历史与辉煌。我们登上了高丘上的城堡,城中房屋尽毁,只有建在巨石上的石块城墙。这里地势险峻,是一座迷你的古城,独特的地貌构成了美丽的石头城风光。这座汉代蒲犁国的王城,到清代才被废弃,在历史长河中,记录着太多历史的片段,只是我无法读懂它罢了。站在沧桑的石头城,一眼望去,河谷边一片草滩尽收眼底。成群的牛羊点缀着富裕的草场,一群骏马在河边饮水,我仿佛有种昔日国王的满足感。石头城东面,有工人在草地上打着木桩,看似工程较大。询问便知,这里将建设一个旅游观光平台。我不竟感叹,这是在破坏高山草原!如果真要开发旅游,在石头城建一栈道,游览者不用在土丘上攀爬,瞬间提升了层次,站在高处看草原,一定比踩在草原的木板上要好得多。遗憾之余,回头张望山岗上的石头城,矗立在云霄之中,多了一些威武。我拿起相机,拍了一张石头城全貌。今天,如果你来到塔县,一定能看见那片草场上的观光平台。我相信,你今天看见的,一定与我过去看见的不一样。因为我之前看见的是一片原生态草原。

一天的旅游是开心的,体力消耗也是蛮大,晚上,我们准备吃吃不长胖且能增加蛋白质荤菜,最后锁定人气较好的一家饭馆,点了招牌菜-石籽鱼。一桌饭菜抹嘴都忘了,惟有石籽鱼记忆犹新。它不仅味美值得回味,盆低还多了些白白的鹅卵石,增添了大家的好奇。打听老板,原来是位河南老乡,自创了与众不同的石籽鱼。如今,不知道这位老板是否还在塔什库尔干

这里虽然是塔吉克人聚居的县城,但在城中做生意的,多半都外地人。

一早,我们起床去红其拉甫。县宾馆没有早餐,我们来到

晚上踩好点的包子店。就在宾馆右侧,步行过来。五月高原的早上很寒冷,早餐店挂着厚厚的棉门帘,店里的热气从门帘溢出,形成一卷卷烟气。我们虽然穿了外套,但还是有点冷。大家点了四笼包子,五碗稀粥,算是充饥。这餐包子,大家都说好吃,特别香。我可不这么认为,饥饿与寒冷时味蕾会忘记挑剔。不信,找一个酒足饭饱的下午再来尝尝,你一定会重新定义它的味道。当然,我不是说塔县的包子不好吃,只是讲出一个客观事实。换句话说,这家包子,是我在塔县吃过的最好包子。

塔县离红其拉甫口岸90公里。出城要接受军营检查登记,一个大拐弯,就行进在笔直的柏油路上。高原的路,没有建筑物,没有树木,云低到了头顶,一眼望去,犹如一条通往天际的路。车少人少,大家来了兴致,停车撒野,站在马路中央来张搞笑

照,或腾空而起,或奔跑追日,难得的惬意,难得的放松。荒无人迹的公路上,出现一位骑着毛驴的老者,吸引着大家的眼

球,难道这就是传说的阿凡提?大家猜测,就在附近的不远处,应该会有村庄,不在路边,就在不远的山后边。

果不然,路边出现了几个小孩,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石头。说实话,这些石头并不漂亮,也无造型,顶多算与我们常见的

鹅卵石有区别而已。当然,也有可能是高山戈壁玉,只是我们不识货。四个小孩,最大的12岁,最小的7岁。问他小石头多少钱,小孩伸出一个巴掌,嘴里不停是说“摆喜拐”(5元),大点石头就伸两个巴掌说“翁拐”(10元),再大点,巴掌已经不够用了,就在地上划阿拉伯数字。我们一行人都没有看中,但都买了一块石头。不是因为想要石头而买石头,大家想给孩子们体验一把做生意的成就感,让他们有更多动力来改变这里生活。回到喀什,我就找不到那几块帕米尔石头到哪里去了。

国门在中巴边境接壤处,柏油马路到这里戛然而止。界碑外就是巴基斯坦的国土了,两间铁皮房子是夏季营房,冬天他们就撤到临近的小镇了。与中国这边相比,他们连国门、瞭望塔都没有,就不提过冬的营房了。夏天,热情的巴基斯坦军人会到界碑前来与游客合影,有时甚至会把手里的枪给你拍照使用。完全没有防范之心,体现了两国人民友谊非同一般。当然,国力与经济的悬殊,送一包香烟他们会从心里感到高兴。国门外,一群牦牛正在山坡上吃草,我好奇的问边防战士,这是中国的牦牛,还是巴基斯坦的牦牛?战士说,那是我们这边一户塔吉克家的牦牛,钻过铁丝网跑出去了,一会儿让他们赶过来就是。我开玩笑说,牦牛不用通行证就可以出国吃野草,巴基斯坦兄弟真好。

一名边防战士讲,巴方军营一连长到中方边防来交流,豁达的中国人难免要弄几个菜,接待一下。席间问巴基斯坦军人,你们怕不怕美国人?“不怕,我们有中国老大哥。”巴基斯坦连长拍着胸脯笑说道。这可不是杜撰,战士亲口告诉我的,就是不知道这是不是部队机密。一家之言并不具备代表,对巴基斯坦的帮助,国家是下了成本的。边防战士还说,从国门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的路,全面改扩建,中国出70%,巴基斯坦出30%,由中国工程队施工。几年过去了,这条喀喇昆仑公路早已全线柏油了吧。

走在回程的柏油马路上,见巴基斯坦的货车,涂着五颜六色,远远的朝我们轻声鸣笛。我们也礼貌的回按着喇叭。这条中印冲突时修筑中巴友谊路,两国人民一直将友谊延续着。这时期,中国援助的朝鲜、柬埔寨、尼泊尔、缅甸、乌干达、刚果、喀麦隆、伊拉克、叙利亚、埃及、阿富汗、赞比亚、几内亚、阿尔巴尼亚等这些国家中,也只有巴基斯坦没有背后插过刀。哎,少一些对外援助,多救济一下中国的贫困区吧。

帕米尔是最美的高原之一,它的美不仅仅是自然景色,还有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。塔吉克人虽遭战争所伤,被迫信奉伊斯兰教,在这里,完全没有宗教的排他性。和他们相处,一切都是真实的,零距离。快离开帕米尔时,我们看见山坡上几间石头房子,便去看看。一位穿皮夹克的老人向我们招手,热情邀请我们到房子里坐坐。当然我们没有拒绝,房间非常小,炕上铺着民族图案的地毯,墙角放着整整齐齐的被褥,被褥旁边有一口木头箱子,这间“卧室”再无其他东西。外面小房有一个灶台,用石头砌成的台面,上面放着一包咸盐,一瓶辣子酱,一袋面粉,再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东西。我们几位留下了旅途所带的零食,大家都慷慨解囊,算是对高原坚强的塔吉克族表示钦佩吧。

美丽难忘的帕米尔,我们收获了纯、净、美。目睹过巍巍昆仑的雪域高原,呼吸过云端的纯洁空气,感触过这个坚强民族,体验过险峻的友谊之路,抚摸过喀湖清清的雪水。心中升起了满满的幸福,我们是多么多么幸福!


纯净帕米尔

发布时间:2016-01-12 13:03:21


帕米尔高原,我去过好几次。第一次只走到盖孜峡谷边防检查站,我们没有办理边防证而遗憾折回,算是与塔县擦肩而过。

塔县是帕米尔的“根据地”,这里是中国边境最后一个县城。说是一个县城,还不如内地一个乡镇繁华。迷你版“小镇”非常宁静,天高云淡。这里居住着中国绝大部分塔吉克族。90公里外就是印度、巴基斯坦,阿富汗的地界了。







每一个人到塔县都需要办理边防证。通俗的讲,就是一个通行证。边防办证处设立在喀什市郊,规定新疆本地人要到户口所在地的边防局办理边防证,这里只给疆外人办理。边防局一个开着墙洞的窗口(现在应该变了),拿出身份证,核对是否本人,询问达到塔县的目的,交十元押金,开具一张通行证。据说新疆本地人不收押金,故要求在当地办理。办理需本人,退十元押金也需本人,加之交通不便,退押金者寥寥无几。假设,边防站设置在去帕米尔的路旁,这笔不小的押金数目还存在吗?

我们一行人有乌鲁木齐户口,有疆外人户口。显然,内地人到了喀什想去帕米尔可以轻松获得通行证,乌鲁木齐人只有望而止步了。除非知道规定,提前办好通行证。否则新疆人在喀什出差,临时想去帕米尔就可能实现。我们几位就因为“硬性”规定,卡在了帕米尔检查站。听说,这里经常有人吃闭门羹,被迫回到150公里外的喀什开具通行证。我认为既然更好的服务边境,做好边境安全工作,审查非常有必要,但办理不可以设限。这无论对塔县旅游经商,服务建设都有一定影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第二次提前在乌鲁木齐与喀什办理边防证,顺利到达神秘帕米尔这片土地。我对这里印象,除了荒凉,就是冰雪。整个高原几乎不长什么植被,大山之上,寸草不生。山间河谷有一片草场。一滩河谷,就是塔吉克人生存与希望。这恶劣的生态环境,无法想象坚强的塔吉克族是怎么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在这里繁衍生息。与内地青山绿水,田园风光来对比,这里简直就是“无人区”。

沿云端的路前行,我们的车停在了一个“土堆”旁,看见石碑模糊的字迹-丝绸之路古驿站。说是古驿站,留下的也就是一个方形底,圆形穹顶的土石建筑“蒙古包”,除此外再无遗留建筑。这条雪水边的平地,曾经驼铃声声,一片繁荣景象,残垣断壁的土丘再也无法述说昨日的辉煌。或许,这茫茫高原,只是赶路人匆匆而过,哪是人们长居之地呢?

不远处,一群高山牦牛中有些咖啡色的羊群。一位老者,朝这边慢慢走来,我放慢了脚步,有意等他。

“嗨,你好吗?”我主动向老人打招呼。

“好的呢!”大叔微笑的回答道。微笑间,露出两颗金黄色大假牙,黝黑色的脸,论肤色,不亚于非洲人,可见帕米尔高原的紫外线是多么强烈。

“大叔,你是柯尔克孜族,还是塔吉克族?”我问道。

“我塔吉克族,柯尔克孜族的不是。”他用倒装语答道。

说话间,他习惯的掏出新疆土烟丝用旧报纸卷着烟卷。我近距离打量着他,眼窝深陷,浓浓的眉毛,高高的鼻梁,除了肤色,就是一典型欧罗巴白种人特征。由于长时间生活在高山上,空气稀薄,进化成一对大大的鼻孔。大山,改变着他们的肤色,也改变着他们对环境的适应。

我去的这几天,正好有个别维吾尔人在乌鲁木齐搞破坏。我问道:“这山里有没有维吾尔族恐怖分子?”

“维吾尔,我们跟他们不染,他们不行,今天这里整一下,明天那里整一下。我们国家好,党好,好好的过日子嘛,乱搞什么嘛。”老人比划着说道。

我有些诧异,居住在大山里的他,居然也知道这次恐怖事件。在我的思维里只有网络、手机、报纸、电视才是新闻传播的途径,全然忘记了还有收音机这回事。再想想他说的最末一句话,是不是把我们当成了微服私访的干部了?夸夸这个国家,这个党,就这觉悟,我有些自叹不如。哎!管他是人民干部,还是干部接待专业户,或者他们只接受了收音机里惟一的信息,想法如高原的云,洁白而干净。在高原遇见一位讲汉话者,已经让我们兴奋不已。我继续问道:

“你们看见过恐怖分子吗?”

“有的。去年,我们放羊,看见有两个不像本地人,骑马通知边防站,最后抓住了,说是恐怖分子嘛。”老者的说法,最后我们在边防站得到了证实。茫茫的帕米尔,光凭边防战士固守边疆,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要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。说到守卫边疆,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“国门卫士”。

一阵聊天,我们并不陌生,也许是这个民族热情好客的原因吧。在临别时,我们拍了一张合影,记录着这位高原守护者。

塔吉克族,在我印象里,他们是逃避蒙古人的追杀,被迫躲进大山,不仅保住了生命,也延续了民族气节。别看这里如此贫瘠,却没有一个乞讨者。据当地人讲,在塔吉克人的字典里,没有下跪与乞讨。他们坚信,凭自己双手,一定能从高原的石粒中种出粮食,还能让雪水边开满杏花。今天的帕米尔,塔吉克人做到了!但目前这样生存状况,正如内地 80 年代的温饱时期,离小康还有很长一段路。

去年,一条到大同乡的公路贯通,汽车开进深山,才真正让躲进山里几个世纪的塔吉克人们看见了外面的世界。帕米尔对于塔吉克来说,真正困扰他们的是河谷植被少,冬季长,牛羊生存困难。适合种植农作物土地少,生活补给路途遥远。高原的冬天,气温骤降,克服寒冬是塔吉克人最为头疼的事情,这里没有天然气,更没有煤炭,就连取暖最基本的柴火都没有。塔吉克人的智慧是无穷的,他们用石头与泥土堆砌低矮的石头房,空间狭小,有利于保暖且不消耗更多的燃料。没有柴火,夏天收集牛粪,晒干就变成了燃料。牛粪饼成为一缕高原文化,延续到现在。说是牛粪,也不准确,它是牛粪、马粪、羊粪、驼粪和在一起,掺入少许黏土,加水调和成粪泥,用手拍打成一个个约一寸厚的饼子,贴在阳光多的空墙或地面,晒干后揭下,像码砖块似的垒在房门前。牛粪饼可以看出这家人贫穷与富裕、懒惰与勤劳。塔吉克人有句谚语“你家富不富,看你家门口粪饼多少就知道。”在整个帕米尔,牛粪饼成了一种必须品,做饭烧奶茶,烙饼取暖都离不开它。牛粪饼关乎塔吉克人生死与冷暖。

“帕米尔”是塔吉克语“世界屋脊”的意思。这条云端的路古称葱岭,是一条连接中国西部与巴基斯坦的公路,穿越喀喇昆仑山脉、马拉雅山脉西端,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。这条经过十余年的修建,到1979年正式宣告建成,在巴基斯坦靠近中国边境的小城吉尔吉特建有中国烈士陵园,那里埋葬着80名修路中国工程人员的遗体。这条历经艰辛建成的公路一直作为国防公路使用,直到198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。沿途景色迷人,可看到海拔7719米终年积雪的公格尔峰,还有最富盛名的慕士塔格峰(7546米)。公路旁边就是喀拉库里湖,湖水中倒映着洁白的慕士塔格,漂亮极了。

我几次经过这里,都没有拍出喀湖的美。高原的天,风云突变,一会儿卷起沙尘,一会儿乌云密布。拍湖,一定要风平浪静,否则,再好的景色也无法留下它最美的瞬间。当然,我们选择的时间也不准确。5月,湖面冰雪都未化完,春风更是刮个不停。

我认为帕米尔最美的季节应该是7月底,山峰上终年积雪映在湖水中,湖边山花烂漫,牛羊成群,一副美丽的高原画卷。这里的云,洁白无瑕,一朵一朵从头顶飘过,这里的天,碧蓝碧蓝,干净得一尘不染......看见这些,才算走了一趟帕米尔。喀拉库里湖是帕米尔最美丽的湖泊之一,就在喀什去塔县的公路旁,属高山湖泊。旁边的公格尔峰,慕士塔格两座七千米的山峰,也是很多登山爱好者向往的地方。慕士塔格也称“冰山之父”,关于它的来历,我也听到一段野史。

当年探险家斯文赫定到喀什葛尔考察,请了一位柯尔克孜族向导,一同到帕米尔探险。斯文赫定看见前面高大的雪山就问柯尔克孜族向导这是什么山?向导答:“慕士塔格,阿达”。慕士是柯尔克孜语冰的意思,塔格是山,阿达是父亲的意思。斯文赫定随即在笔记本上写着“冰山的父亲”。

这位向导为什么回答慕士塔格后,还要加上“阿达”?这源于礼貌。

少数民族同胞回答完问题后加上“阿达”表示尊称,跟我们汉语里的“您”差不多。可当时斯文赫定并不知道这是礼节,就歪打正着的连起来翻译成“冰山之父”。这样一个文化差异的巧合,才有了慕士塔格另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。或许“世界屋脊”本该有“冰山之父”才显完美。

大自然真是神奇,在碧水清透的喀拉库里湖旁,还有一个同样有名的白沙湖。白沙湖学名叫喀克拉克湖,这是一个山间湖泊,旁边一大片沙山,大风吹来,湖面上一层薄薄的沙子,犹如沙湖。第一眼看到白沙湖时,感到它的莫测和神秘。很多的山水美景,多是绿色环绕或山体环抱,而白沙湖的湖水却淡淡地,一片沙色,柔软地靠在山脚下,构成一幅精美的图画。

站在湖边,一种巨大的不真实感涌上心头,不知画在我心里,还是我在画其中。听说,日本人对此地白沙情有独衷,提出买沙并帮着修路的要求。政府没答应。这白沙成份中究竟蕴含着什么秘密?为什么引起他们如此的兴趣?我们不得而知了。

我们一行住进县宾馆,这里有70年代修建的古董房,院内有小树林,很宁静,但房间设施却不敢恭维。凑合着住吧,毕竟体验是旅游的部分。

一阵休息,恢复体力。到街上逛逛,店铺林立,三五结队的塔吉克人妇女,带着平顶圆帽,裹着丝巾,穿着花花绿绿的裙子。男人们,也许骨子里保留了欧洲浪漫文化,穿着材质一般的西服,装点着这座城市。他们很友善,她们爱微笑,他们没有把我们当成异族。当我们举起相机拍着天空的云,她们都会投来真诚的微笑。你只需用肢体语言示意,我们合个影吧,他们会靠近看着镜头,从表情中看得出有一些腼腆,他们还会点头示意离开,眼睛里带着一丝丝羡慕的神情。我们坐在台阶上感受着高原的风,陶醉在塔吉克微笑下,等着夕阳穿过这条街道。

一座城市的人,看他们是否友善,只有从脸上朴实的微笑上体现,这里让人感到温馨与舒心。看看我们大城市,地铁、公交车上,一个个紧绷的脸上,都是生活的压力所致吗?正如有人调侃“这是一个没有微笑的世界!”防范与戒备在作祟。等到有一天,我们也像欧洲血统的塔吉克人一样用微笑欢迎着四面八方的人,这座城市就活力无限了。

夕阳西下,是观看石头城最好时候。宾馆离石头城很近,步行几分钟就到。红霞照在残垣断壁上,仿佛看见历史与辉煌。我们登上了高丘上的城堡,城中房屋尽毁,只有建在巨石上的石块城墙。这里地势险峻,是一座迷你的古城,独特的地貌构成了美丽的石头城风光。这座汉代蒲犁国的王城,到清代才被废弃,在历史长河中,记录着太多历史的片段,只是我无法读懂它罢了。站在沧桑的石头城,一眼望去,河谷边一片草滩尽收眼底。成群的牛羊点缀着富裕的草场,一群骏马在河边饮水,我仿佛有种昔日国王的满足感。石头城东面,有工人在草地上打着木桩,看似工程较大。询问便知,这里将建设一个旅游观光平台。我不竟感叹,这是在破坏高山草原!如果真要开发旅游,在石头城建一栈道,游览者不用在土丘上攀爬,瞬间提升了层次,站在高处看草原,一定比踩在草原的木板上要好得多。遗憾之余,回头张望山岗上的石头城,矗立在云霄之中,多了一些威武。我拿起相机,拍了一张石头城全貌。今天,如果你来到塔县,一定能看见那片草场上的观光平台。我相信,你今天看见的,一定与我过去看见的不一样。因为我之前看见的是一片原生态草原。

一天的旅游是开心的,体力消耗也是蛮大,晚上,我们准备吃吃不长胖且能增加蛋白质荤菜,最后锁定人气较好的一家饭馆,点了招牌菜-石籽鱼。一桌饭菜抹嘴都忘了,惟有石籽鱼记忆犹新。它不仅味美值得回味,盆低还多了些白白的鹅卵石,增添了大家的好奇。打听老板,原来是位河南老乡,自创了与众不同的石籽鱼。如今,不知道这位老板是否还在塔什库尔干

这里虽然是塔吉克人聚居的县城,但在城中做生意的,多半都外地人。

一早,我们起床去红其拉甫。县宾馆没有早餐,我们来到

晚上踩好点的包子店。就在宾馆右侧,步行过来。五月高原的早上很寒冷,早餐店挂着厚厚的棉门帘,店里的热气从门帘溢出,形成一卷卷烟气。我们虽然穿了外套,但还是有点冷。大家点了四笼包子,五碗稀粥,算是充饥。这餐包子,大家都说好吃,特别香。我可不这么认为,饥饿与寒冷时味蕾会忘记挑剔。不信,找一个酒足饭饱的下午再来尝尝,你一定会重新定义它的味道。当然,我不是说塔县的包子不好吃,只是讲出一个客观事实。换句话说,这家包子,是我在塔县吃过的最好包子。

塔县离红其拉甫口岸90公里。出城要接受军营检查登记,一个大拐弯,就行进在笔直的柏油路上。高原的路,没有建筑物,没有树木,云低到了头顶,一眼望去,犹如一条通往天际的路。车少人少,大家来了兴致,停车撒野,站在马路中央来张搞笑

照,或腾空而起,或奔跑追日,难得的惬意,难得的放松。荒无人迹的公路上,出现一位骑着毛驴的老者,吸引着大家的眼

球,难道这就是传说的阿凡提?大家猜测,就在附近的不远处,应该会有村庄,不在路边,就在不远的山后边。

果不然,路边出现了几个小孩,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石头。说实话,这些石头并不漂亮,也无造型,顶多算与我们常见的

鹅卵石有区别而已。当然,也有可能是高山戈壁玉,只是我们不识货。四个小孩,最大的12岁,最小的7岁。问他小石头多少钱,小孩伸出一个巴掌,嘴里不停是说“摆喜拐”(5元),大点石头就伸两个巴掌说“翁拐”(10元),再大点,巴掌已经不够用了,就在地上划阿拉伯数字。我们一行人都没有看中,但都买了一块石头。不是因为想要石头而买石头,大家想给孩子们体验一把做生意的成就感,让他们有更多动力来改变这里生活。回到喀什,我就找不到那几块帕米尔石头到哪里去了。

国门在中巴边境接壤处,柏油马路到这里戛然而止。界碑外就是巴基斯坦的国土了,两间铁皮房子是夏季营房,冬天他们就撤到临近的小镇了。与中国这边相比,他们连国门、瞭望塔都没有,就不提过冬的营房了。夏天,热情的巴基斯坦军人会到界碑前来与游客合影,有时甚至会把手里的枪给你拍照使用。完全没有防范之心,体现了两国人民友谊非同一般。当然,国力与经济的悬殊,送一包香烟他们会从心里感到高兴。国门外,一群牦牛正在山坡上吃草,我好奇的问边防战士,这是中国的牦牛,还是巴基斯坦的牦牛?战士说,那是我们这边一户塔吉克家的牦牛,钻过铁丝网跑出去了,一会儿让他们赶过来就是。我开玩笑说,牦牛不用通行证就可以出国吃野草,巴基斯坦兄弟真好。

一名边防战士讲,巴方军营一连长到中方边防来交流,豁达的中国人难免要弄几个菜,接待一下。席间问巴基斯坦军人,你们怕不怕美国人?“不怕,我们有中国老大哥。”巴基斯坦连长拍着胸脯笑说道。这可不是杜撰,战士亲口告诉我的,就是不知道这是不是部队机密。一家之言并不具备代表,对巴基斯坦的帮助,国家是下了成本的。边防战士还说,从国门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的路,全面改扩建,中国出70%,巴基斯坦出30%,由中国工程队施工。几年过去了,这条喀喇昆仑公路早已全线柏油了吧。

走在回程的柏油马路上,见巴基斯坦的货车,涂着五颜六色,远远的朝我们轻声鸣笛。我们也礼貌的回按着喇叭。这条中印冲突时修筑中巴友谊路,两国人民一直将友谊延续着。这时期,中国援助的朝鲜、柬埔寨、尼泊尔、缅甸、乌干达、刚果、喀麦隆、伊拉克、叙利亚、埃及、阿富汗、赞比亚、几内亚、阿尔巴尼亚等这些国家中,也只有巴基斯坦没有背后插过刀。哎,少一些对外援助,多救济一下中国的贫困区吧。

帕米尔是最美的高原之一,它的美不仅仅是自然景色,还有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。塔吉克人虽遭战争所伤,被迫信奉伊斯兰教,在这里,完全没有宗教的排他性。和他们相处,一切都是真实的,零距离。快离开帕米尔时,我们看见山坡上几间石头房子,便去看看。一位穿皮夹克的老人向我们招手,热情邀请我们到房子里坐坐。当然我们没有拒绝,房间非常小,炕上铺着民族图案的地毯,墙角放着整整齐齐的被褥,被褥旁边有一口木头箱子,这间“卧室”再无其他东西。外面小房有一个灶台,用石头砌成的台面,上面放着一包咸盐,一瓶辣子酱,一袋面粉,再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东西。我们几位留下了旅途所带的零食,大家都慷慨解囊,算是对高原坚强的塔吉克族表示钦佩吧。

美丽难忘的帕米尔,我们收获了纯、净、美。目睹过巍巍昆仑的雪域高原,呼吸过云端的纯洁空气,感触过这个坚强民族,体验过险峻的友谊之路,抚摸过喀湖清清的雪水。心中升起了满满的幸福,我们是多么多么幸福!


评 论
手机:  
电话:  
联系人:
Q Q:   
地址:  

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
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,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项目历经两年多的建设,目前各项建设...
滁州首部旅游形象宣传片亮
近日,滁州市首部旅游宣传片《滁非绝色》正式对外亮相。据悉,该宣传片以四个具有代表...
《芈月传》热播助长淮南景
近日,正在热播的大型电视连续剧《芈月传》着实让“淮南十景”之一的春申君战国文化园...